东城买菜自助机成摆设

时间:2016-11-30 星期三 作者:佚名

  在社区楼下,带有屏幕的自助终端机,可以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送菜上门、医院挂号排号等功能。这一项目有一个很贴心的名字——181社区服务平台,这是当初北京市东城区相关部门推出社区服务终端机的初衷,是北京市政府菜篮子工程,也一度被评为社区创新服务的典型。但是,四年过去了,这些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终端机却鲜有人问津,有的甚至连电源都没有接入。

  常年黑屏

  居住在东城区的人如果足够细心,很可能会在自己所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发现一台触摸显示屏,它长约40cm,宽30cm,厚约3cm,与如今在地铁和电梯口常见的分众传媒终端机有些类似。屏幕左上角标明着它的身份:181社区服务平台。

  “181社区服务平台”,这个名字或许早已被大多数东城区居民遗忘。但在181社区服务平台如今的运营商“大道惠众(北京)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专为它开设的官方微信号中,还详细记载着它曾被赋予的重任:181社区服务平台是北京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北京市政府重点扶持的社区电商O2O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这块并不起眼的屏幕,正是这一构想最终承载者。

  作为东城区商务委在2013年“钦定”的社区电商化试点社区之一,和平里社区最早安装了这款社区买菜终端机。据和平里社区服务中心王姓工作人员统计,仅在和平里社区5.0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便布局了约40台这样的社区服务终端机。当平台处于快速上升期时,这样的社区买菜终端机曾在数个月内在东城区、朝阳区遍地开花。

  11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和平里社区发现,这些社区买菜终端机大多因无人使用而常年“黑脸”。化工大院安置的社区买菜终端机在插电后,出现的购物页面只固定为柑橘图片,不能具备点击功能;设置在和平里六区181便民服务店门口的终端机同样无法正常运行,虽然店内设有WiFi信号,但终端机却显示“找不到网页”的白页。藏在小黄庄社区服务中心门后的终端点单机通电后,页面显示着“住衣行食学”五大模块,但点击后,只显示了思盼食品、五常大米、京东到家、易家修等相应品牌的宣传页面,并配有上述品牌的微信、App二维码和联系电话,无法进一步完成购买,功能相当于一个静态的广告屏。 “自送过来以后就没有人使用,一直放着不用后来我们就把电给拔了,到现在我们自己都没有用过。”小黄庄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相关资料显示,这款社区买菜终端机也曾出现在白领聚集的写字楼,曾被誉为“写字楼里开起的农贸市场”。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歌华大厦时,却没有找到该终端机,一位在歌华大厦工作多年的保洁人员表示,终端机进驻歌华大厦仅经历很短时间便被撤出。

  高租金窘境

  按照项目当初的规划,居民通过在小区安装直观简单易操作的终端下单机器,用户可通过此平台点击要买的蔬菜水果,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网上完成支付后,新鲜的蔬菜可在当日或次日配送到家。管理公司曾宣传“实现农产品流通全程可追溯”,一度成为181社区买菜终端机的特色。

  但现实很骨感。社区买菜终端机显然未能赢得潜在消费者的认可,整个宏大计划,首先从入驻写字楼的30多台终端机开始崩塌;而后,伴随着最初安装的新鲜度褪去,社区里的上百台社区买菜终端机开始大面积“黑脸”。

  181社区便民服务平台项目招商负责人黄经理透露,在第一次系统升级时,平台运营方将安装在写字楼的30多台终端机全部撤出写字楼。而终端机负责人廖剑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撤出原因是“写字楼成本太高了”。181便民服务平台最早的操盘手之一乔明光甚至认为,不仅是进写字楼需要高成本,在寸土寸金的朝阳区和东城区,绝大多数选址都意味着不低的租金支出,这场实验应放到租金相对低廉的通州区进行。

  为了避开高租金成本而选址缺少WiFi环境支撑的社区服务中心,却为社区买菜终端机如今的困境埋下了另一隐患。

  “很多社区都没有WiFi,我们正在想办法安装网卡或流量卡去解决;另外我们会和社区服务中心说清楚或者给适当的电费。” 廖剑平表示。

  “我们多次和他们协调设备问题,但是他们现在主要是以线下为主,这个和咱们当初设计的目的服务社区就不符了,后来我们就渐渐不和他们合作了。”东城区和平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王先生将终端机在社区里的遇冷归因于“设备迟迟不更新”、“更新太慢了,没法用”。

  前途渺茫

  被高租金“逼出”写字楼、运营环境难与设备匹配的表象背后,是社区买菜终端机内在的商业化困境。

  定位于解决社区买菜问题,但社区买菜终端机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老龄化。以和平里社区为例,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社区老龄化达到了14.2%。据化工大院社区工作人员估计,小区老年人口占比高达40%。“有的老年人会尝试使用,但到了支付时,就会因不熟悉使用方法而卡住,不能付款,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支付信息留在终端机上。”黄经理这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人群的特点,社区买菜终端机调整了定位,从单纯的“食”,扩大至“衣食住行学”,成为社区服务的载体。

  在小黄庄社区买菜终端机中,入驻其中的品牌包括了思盼食品、五常大米、京东到家、易家修、早教到家、普伴集团、郁金香挂号、1号护工等品牌。在廖剑平看来,社区买菜终端机早已抛弃创立时的全程追溯、数字化、极速达等光环。“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分众传媒2.0’,如果没人用的话,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广告牌,如果有人想通过它购物,也是可以实现的。不过我们在弱化它的购物功能,毕竟无论怎样引导,在终端机购物都不如在手机上方便。”廖剑平解释,以品牌传播力来变现,仅有130个网点且多位于老旧社区的社区买菜终端机比起分众传媒等媒体平台,又显得过于弱小。“大广告商会注重自己的品牌传播,会投放分众传媒这类网点多、位置好的媒体,和我们合作的大多是小品牌,看重的就是这个广告砸下去后会给他们带来的订单增加量,但是这个数据很难统计。”

  在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看来,十年后我国达到老龄化最高峰,也就是“60后”步入老龄化后,支付问题或将不再是阻碍老年商业发展的“拦路虎”。不过,伴随着京东到家、天猫超市等一系列定位社区生鲜送货上门的服务涌现,社区买菜终端机走出商业化困境似乎前途依旧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