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意识觉醒:3000股的基金烙印
时间:2016-12-09 星期五 作者:佚名
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看,机构在A股市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投资理念的发展史,是与场内其他投资群体竞争合作的进化史。
在庄股横行的市场中,基金通过组合投资、顺应市场,在“5·19”行情一战成名;在“五朵金花”行情中,基金竖起价值投资大旗,引领整个市场走入价值投资时代;在2006年至2007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基金成为整个股市的主导力量;从2010年至今,公募基金则与阳光私募、专户、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齐头并进,推动新兴成长牛市行情,让成长股投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无论A股场内是1000家上市公司、2000家上市公司还是即将到来的后3000家时代,基金作为专业投资力量,从始至终参与着这个市场的发展与成长,也从中分享到做大做强的行业机遇。
发现价值:“5·19”行情一战成名 从1990年最初的“老八股”,至2000年8月10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0家,A股市场走过了青春期。作为新生事物,A股甫一推出,就不断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同时,散户追涨杀跌的特征,也让市场频频急涨急跌。在A股市场诞生的前八年,规范化的基金运作是缺席的,让价值投资的理念难有承载的投资主体,也更凸显了市场的非理性起伏。
在此期间,A股市场共出现了五轮牛市,每一次的行情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指数大起大落的同时,上市公司中也曝出了一些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恶性案例,诸如济南轻骑大股东欠款事件、大庆联谊案等,这更让监管层关注机构投资者的成长。
由此,培养规范的机构投资者,为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监管层考虑的首要命题。1998年3月,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规范化的公募基金应运而生。
据中国基金界元老范勇宏回忆,在公募基金诞生之初,由于规模小、影响力有限,无法动摇其时市场的“庄股时代”色彩。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一度被认为是不合时宜。面对投机盛行的股市,基金经理有太多无奈,在市场上势单力薄,根本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一度被称作“孤独的守望者”。
机会终于来了。这就是让投资者难以忘却的“5·19”行情。
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已经连续6年在1558点下徘徊。当天上午股市平静,许多人还在“割肉”出逃,但在下午开盘后,场外资金蜂拥入场,股指直线拉升,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等网络股领涨,市场骤然升温,迎来了气势磅礴的“5·19”牛市行情。当天,上证综指上涨49.2点,大涨4.64%,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上证综指大涨65%左右。
在这场网络新兴股引领的行情中,由于大部分基金投研人员年纪轻、学历高,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研究员通过研究网络股的基本指标如浏览率、点击率等,撰写了前瞻性的网络股研究报告,而基金经理则前瞻性地把握了互联网浪潮的投资主线。1999年至2000年,基金在庄股横行的时代里第一次赚了大钱。
经此一役,基金一战成名,成为市场中引人关注的新生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8月10日,市场共有1000家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为1.4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1590.56亿元,初步确立市场地位。特别是基金对科技网络股的准确发掘,使得研究和投资的专业优势得以显现,市场开始重视投资价值的发现。
引领价值:从“五朵金花”到超级牛市
在A股投资理念的发展史上,2003年注定是明显的分水岭。这一年,公募基金引领市场催生了“五朵金花”行情,让其他投资者和机构成了跟随者。
几个资本市场的老庄股的谢幕,成了市场中新老力量切换的重要标志。2001年世纪大牛股银广夏弥天大谎被戳穿,该股复牌后连续15个跌停板。2002年,又一“绩优股”蓝田股份神话破灭。而德隆集团2004年4月垮台,更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庄股时代逐渐落下帷幕。
旧的投资理念谢幕,往往是新的投资理念诞生之时。
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石化、钢铁、汽车、电力和银行五个行业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受益行业,被投资者形容为“五朵金花”。而在股市里,以深圳的一批基金经理为代表,基金从2003年初开始前瞻配置上述五大行业,推动行业价值发现,充分享受了蓝筹股上涨带来的收益。
基金2003年年报显示,69只偏股基金平均净值涨幅约为20%。同期,高达八成的个人投资者大幅亏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98%。基金斩获如此的业绩,在市场中相当抢眼。 在范勇宏看来,“五朵金花”行业的绚丽光芒,显示了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得到市场的认同。这种从经济基本面分析出发进行前瞻性的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最终通过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得以验证,股价也随之大幅上涨的投资模式,为投资者带来较好收益,让投资者对“价值投资”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从而让价值投资浪潮开始引领证券市场。事实也是如此,2005年后,无论是基金还是其他机构,都开始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开始关注研究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而在接下来的超级牛市行情中,基金成为主导市场的核心力量。
从2006年到2008年初,A股市场演绎了长达两年的长牛市,股指整体涨幅超过4倍。这其中,基金业绩全面超越其他投资者群体,市场影响力上升到顶峰状态。
在那些“基”情燃烧的岁月里,基金规模单月新增超过2000亿元,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发行1天便募集419.17亿份天量,创下基金发行史上发行时间最短、募集规模最高的两项纪录,并引发了多方的关注。
2007年初,场内投资者对基金的认同达到空前水平,各地出现了彻夜排队买基金,早晨开盘秒杀基金的异常现象。有关方面后续对基金募集规模实施窗口指导的做法,也没有挡住场外资金的热情,在股指连续上扬的刺激下,新发基金认购规模频频达到150亿上限。到了2007年9月,基金单月规模增加上万亿元,在全球股票市场上也十分罕见。
从投资业绩看,基金的表现可谓耀眼。银河证券数据显示,2006年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9.23%和108.61%。
2004年底,基金总规模还只有3246亿元,到了2007年底,全行业公募管理规模迅猛增加到3.28万亿元,算上年金和社保持股,基金的总持股市值占流通股的比重从2004年的5%增长到接近3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模迅猛增加的基金,成为决定市场的主导力量。
但盛极而衰,发展过快的基金,在2008年出现了不小失误。当时,由于对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体察不够,沉浸在牛市氛围中的偏股基金同样没有逃过股市大幅下跌的冲击。根据银河证券当年的统计,2008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亏损幅度为50.63%,平衡型基金的平均亏损为42.75%,封闭式基金的平均亏损为47.32%。净值大幅下挫的基金,给持有人带来不小损失,也终止了其超高速发展的势头。
创造价值:成长股的新时代
经历了2008年大调整后,整个市场进入新的阶段。新股发行得以继续推进,截至2010年11月23日,A股市场达到了2000家上市公司,基金继续主导整个市场,引领了A股从2008年底到2010年末的大反弹。
但不可否认的是,遭遇了牛市下挫之后,公募基金的市场形象有所褪色,部分基金的投资人也同样伤痕累累,在投资者赎回和净值下跌的双重压力下,偏股基金规模缩水到2.5万亿元。基金从整个市场的主导者,变为重要的参与者,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A股市场多样化的投资者生态也就此起步。
在前著名策略分析师凌鹏看来,如果按照市场主导资金的角度看市场,从2010年至今,私募基金、专户理财、券商资管等,开始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同公募基金一道,成为市场的主导资金。由于私募基金、专户理财等产品追求绝对收益,精选个股重于行业配置,投资上更加偏向稳定成长的小盘股,导致市场风格发生转换。
而当资金纷纷涌入符合经济转型预期、业绩相对稳定、盘子小、弹性高的个股之后,资金把新兴产业作为下一个配置热点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时代的契机之外,新一代的基金经理的出现,也在相当程度上催生了A股新兴产业热潮的兴起。2010年前后,A股基金经理出现更新换代,一批专注于新兴成长股的基金经理逐步走上前台,这些基金经理更加年轻、履历更加丰富、也更能体会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所在。他们的出现,成为推动成长股投资理念发扬光大的重要力量。
新兴成长股的浪潮涌起,进一步加强了行业年青一代基金经理的提拔风潮。业内主流的股票基金经理从60后、70后转移到75后和80后的身上。部分敢于早期介入、长期驻守的基金经理则业绩更加辉煌。任泽松、成胜、王茹远、彭敢等一批新锐基金经理敢于大手笔重仓成长股,也不吝于与市场同行交流。他们既是这个成长股行情的发掘者,同时也是宣传者和扩散者。经历了这几年新兴成长股的牛市行情,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深入了机构人心。
从2012年底开启的新兴成长牛市行情,让不少年轻的基金经理声名鹊起,但在去年牛市反转的极端行情中,同样让基金经理抱团持股的风险暴露无遗: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在1507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从2015年6月15日到2016年2月底,经历三次阶梯式大跌,599只基金净值下跌超过40%,260只基金净值下跌超过50%,更有20只基金净值下跌超过60%,引发社会对基金偏离价值投资的担忧。安硕信息、三泰控股、信雅达、银之杰等昔日基金抱团股,自去年高点至今股价跌幅依然超过70%,让基金经理开始反思投资逻辑,不少基金经理再度回溯到价值投资,业绩能够兑现的真实成长股获得加仓,单纯讲故事的概念股被抛弃,新一轮投资进化论再度开启。
从“老八股”到3000家,公募基金走过了从初生的萌芽到市场中坚的发展历程。从18年前在A股市场中积极寻找自己的定位,到10年前主导一个时期的市场走向,再到如今股市生态圈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的发展,恰好映射了A股市场投资者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