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 资产托管猛增竞争加剧
时间:2017-02-09 星期四 作者:佚名
资产托管已经成为银行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香饽饽”。据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资产托管规模已经超过120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了39.03%,延续了此前几年的高速扩张。而在“大繁荣”的背后,资产托管也成为众多银行的一块“必争之地”。
银行资产托管规模的猛涨还在持续。2月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资产托管规模已经超过120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39.03%,托管产品超过15.8万只。2016年托管手续费收入超过510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3.8%。
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50%以上,并于2016年6月末首次突破百万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囊括了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理财、养老金、跨境投资、社会公益、交易支付等多个领域,并不断向创新型投融资领域延伸。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脱媒、息差收窄等现实下,资产托管业务不占用资本,可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向“低资本消耗,可持续增长”的发展之路转型。
“资产托管作为”资本节约型“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和沉淀存款。”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处负责人黄润中认为,资产托管是商业银行涉及领域最广、专业化和综合化经营特征最为明显的中间业务之一,能够带来多方客户资源,成为银行与各金融子行业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
也因如此,近年来,资产托管成为不少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公开资料显示,近年已有多家银行推出全新打造的新一代资产托管业务系统,还有银行已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据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资产托管前三位分别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不过,虽然资产托管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创新节奏较快,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浦发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刘长江表示,国内资产托管规模虽然已经超过百万亿元,但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资产托管立法,托管资产的属性、托管人职责边界等还不够清晰。在立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解决托管人的定位和托管资产的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