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公司并购 业绩承诺未兑现

时间:2017-04-13 星期四 作者:佚名

   权威统计显示,截至4月10日,已有195家企业披露收购标的实际净利润,近30家未达到当期承诺净利润。

  业界有市场人士呼吁,在股价大幅炒高而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况下,投资者将成为风险最终买单者。建议监管层除了现有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之外,对重组并购标的应设置估值红线,超过一定的估值水平就增设延长锁定期等保障措施。

   多数业绩不达标属新兴行业

  据悉,大多数未达标标的属传媒游戏、网络科技、互金等“三高”现象突出的新兴行业,此前掀起并购热的新兴行业已然成为业绩承诺难兑现的“重灾区”。

  华谊兄弟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其标的公司银汉科技2016年度经审计后完成率仅为承诺业绩的63.50%,另两个标的东阳浩瀚、常升影视亦未达到业绩承诺;天润数娱2016年年报指出,其2015年收购、2016年并表的游戏公司点点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72.73万元,比承诺净利润少352.27万元,完成比例为95.66%;金利科技于2015年收购的香港摩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与2016年度业绩承诺净利润差额约为3672万元。

  “上市公司总是花大价钱收购,然后就是天价利润承诺,利润兑现不了的不确定性对股价影响会很大”,资深股民刘先生对此表示担忧。

  据中信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A股市场中涉及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涉及的业绩承诺的并购标的有798个。2015年共有107家上市公司有业绩承诺不达标的记录,涉及标的为183家,分别占比为20.30%和22.93%。

  导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没兑现的原因很多,但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就是,这些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时,对于并购重组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估计不足,对于并购重组带来的正面影响估计偏高。

   并购关键:

   1+1能否大于2

  无论上市公司并购计划多么辉煌,最终的业绩爽约还是对股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中信证券的分析结论是,以2010至2014年发生业绩不达标事件为样本,以业绩不达标事件公告后120个交易日对超额收益的负面影响为15%。

  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认为,评价一个并购案,可从被并购标的是否符合上市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能不能对上市公司业务产生协同;被并购标的是否具备成长空间;是否对被并购方有服务期(业绩承诺期)和业绩承诺的要求。“只要这三个方面得到确认,那么并购本身没什么好指责的。”

  还有市场人士认为,是否有利于公司发展主要取决于并购标的的核心资产、发展前景、与收购方的整合效果,只要二者能够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便对中小投资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