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Page 69 )

新闻动态
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壳 拿到一个十多天就能躺赚几十亿! | 2016-11-21

    最近两年,由于排队等待IPO的公司太多,为了尽快上市融资,不少大型企业选择借壳这条途径。以被借壳公司老板财富增值的数额排序,记者找到了排名最靠前的5位,这些老板躺赚的金额之多,令人咋舌!     通常,努力和财富成正比,努力越多,能够获得的财富也就越多。但普遍性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极少一部分人,因为提前掌控了某些资源,在随后的日子里,即便无所作为,同样可以收获巨额财富,而这些财富的计量单位以亿计。     比如在A股市场,这样的现象就比较常见。一些上市公司业绩平平,但因为被其他质地优良的公司借壳,原本苦心经营的公司老板,其身价可能突然飙涨数倍、甚至几十倍。 最近两年,由于排队等待IPO的公司太多,为了尽快上市融资,不少大型企业选择借壳这条途径。以被借壳公司老板财富增值的数额排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找到了排名最靠前的5位,这些老板躺赚的金额之多,令人咋舌!     NO.5:艾迪西郑永刚29.4亿元     双十一你忙着剁手,快递公司的老板却在忙着数钱。尤其是最近一年,经过一轮借壳上市潮,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圆通、中通(美国IPO)、顺丰、韵达的老板们,财富数额又成倍增加。 借壳是上市的捷径,但也有代价,那就是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获得这样机会的人无疑是幸运的,比如艾迪西的老板郑永刚。     去年12月,申通快递公布了作价169亿元借壳艾迪西的方案,打响了民营快递公司上市的第一枪。这一方案公布后,艾迪西连续收获13个涨停,股价从13.70元飙涨至47.33元,13天涨了245%。 ▲申通宣布借壳后艾迪西股价走势图     2014年底,泓石投资实控人郑永刚以12.9亿元的价格拿下了艾迪西的控制权,即便艾迪西现在股价有所回落,但最新价格仍有32.91元,郑永刚目前持有市值已经达到29.4亿元,1年多时间增值16.5亿元,整整16个王健林的小目标啊!     NO.4:分众传媒易贤忠父子 47.2亿元     干了十年时间,市值还不到百亿元,因为江南春旗下的分众传媒入主,市值立马站上千亿,这一华丽转变属于现在的分众传媒,以前的七喜控股。 去年8月,七喜控股公告称,分众传媒拟作价457亿元借壳公司上市。如今七喜控股已改名为分众传媒,公司总市值已增长至1636亿元,总市值已经进入A股50强的行列。 ▲分众传媒宣布借壳后七喜控股股价走势图     市值翻了10倍,分众传媒前任实控人易贤忠数钞票数得手软。     以11月16日18.7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易贤忠目前的持股市值达到35亿元,而其父亲易圣徳的持股市值也达到12.2亿元,合计47.2亿元。     按照2004年七喜控股上市的发行价10.56元/股计算,彼时易贤忠的身价为5.37亿元。就在这10年时间,易贤忠持股市值已经翻了足足6倍。     NO.3:鼎泰新材刘冀鲁 49.83亿元     今年5月,快递业老大顺丰作价433亿元借壳鼎泰新材。由此,鼎泰新材的股价开始飞涨,最高到达57.35元/股。 ▲顺丰宣布借壳后鼎泰新材股价走势图     鼎泰新材原来的东家是刘冀鲁,持有鼎泰新材1亿股。按照49.83元/股的最新价格,刘冀鲁的财富已经达到49.83亿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鼎泰新材在2010年上市,发行价32元,彼时刘冀鲁的持股市值为11.5亿元。拜顺丰快递所赐,6年时间里,刘冀鲁就足足增加了38.33亿元财富,平均下来每年有6.4亿元进账。     NO.2:圆通速递(原大杨创世)李桂莲50亿元     2000年,大杨创世上市成功,李桂莲控制的大杨集团持股6000万股,按照8元/股的发行价格,对应市值为4.8亿元。     大杨创世的主业是服装,是近些年来最不被看好的行业之一。2010年,大杨创世尚有1.38亿元的净利润,到自那以后业绩一路下滑,到2015年就只有4514亿元。公司股价表现也乏善可陈,上市后到2015年5月这15年时间,大杨创世股价最高涨幅只有167%,是股价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     但到了今年4月份,大杨创世从12元一线,飙升至最高的39.86元(11月4日),累计涨幅超过230%!以持股比例计算,李桂莲旗下的大杨集团目前持股市值已经达到50.58亿元! ▲圆通宣布借壳后大杨创世股价走势     其实,李桂莲财富暴增,和大杨创世这家公司本身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她运气实在太好,因为快递业巨头圆通借壳的对象正是大杨创世。根据大杨创世此前公告,圆通速递借壳作价高达175亿元;目前其最新市值为1073亿元,成功迈入千亿俱乐部。     NO.1:世纪游轮彭建虎 86亿元     去年10月,史玉柱掌舵的巨人网络开启了回归A股之路,世纪游轮成为其相中的目标。彼时,世纪游轮拟以29.58元/股的价格向巨人网络发行约4.425亿股股份,购买巨人网络100%股权,交易对价预估值达130.9亿元。至此,世纪游轮开启了接近一个月的漫漫涨停路,最高股价触及231.1元/股(除权前)。世纪游轮的前任实控人,58岁的重庆“船王”彭建虎更是财富骤增。 ▲巨人网络宣布借壳后世纪游轮股价走势图 […]

至善基金抓住影视投资新机遇 实现多方共赢 | 2016-11-21

    目前,虽然文化产业已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但文化企业融资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随着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对影视产业展现出了高涨的热情,新形势下,将出现更多资本为文化产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如今,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影视产业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追求高端化、差异化的体验式消费逐渐成为新潮流,传统物质消费偏好日益向享受服务型消费倾斜。在这种大潮流下,追逐精神层面的影视消费需要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中国电影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据某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88%,这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至善基金影视行业投资管理者认为,中国影视消费需求逐年提高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政策扶持、技术改进、国际合作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 至善基金大力投资影视行业,助力产业升级      我国电影行业迎来了跨越式增长的黄金时期。至善基金大力投资影视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产业融合、电影长尾经济发展、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有较强实力的资本介入对传统电影行业而言,无疑是巨大机会,能催生影视产业链的变革,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可谓双赢甚至多赢。      一直以来,至善基金依靠丰富的产业链和规模性资产,产业逐步覆盖文化投资、艺术投资、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领域,对全国影视艺术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创建影视文化品牌、推动影视文化资本增值等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万达院线欲打通全产业链 百余机构调研 | 2016-11-21

   11月以来,机构调研热情持续走高。上周(11月14日至18日),深市约125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其中,得润电子、比亚迪均迎来机构3次登门;万达院线获逾百家机构“翻牌”,为周内调研机构数最多的公司。    因遭冯小刚导演控诉“消极排片”、正身处舆论中心的万达院线,上周也收获了调研。11月14日,中金公司、中邮基金、交银施罗德、星石投资、前海人寿等逾百家机构联袂调研了万达院线。公司董事长张霖、总裁曾茂军等高管出席。    作为国内院线龙头,万达院线此次主要交流了对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趋势的看法、及公司整合时光网、影院并购、银幕数量思路等。调研记录可见,被冯小刚质疑有垄断市场之嫌的万达院线,战略野心已跃然而出:打通全产业链,做到全球第一。    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电影市场渐遇冷。较前几年国内电影票房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今年增长仅10%左右。在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看来,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几大在线售票公司减小了票补;二是2015年的电影市场增速加快,热钱进入,电影质量下滑;三是票补因素导致平均票价下跌。他认为,目前国内万人拥有银幕数量和人均观影频次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国内电影市场仍能保持稳定增长。    在资本运作方面,万达院线于今年8月中止收购万达影视100%的股权。但公司此次重申,打造电影全产业链是万达的战略目标,希望在上下游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并做到全球第一。未来会在适当的时机把这个目标继续推进。    公司同时解释了并购整合时光网的思路。今年7月,万达院线以2.8亿美元全资收购时光网。万达院线表示并购逻辑系围绕会员、IP进行。“时光网有大量的会员,知道会员在想什么,会把全国各地的衍生品专卖店衍生派和时光网的影时光整合成一个团队销售,将万达院线的数据和时光网的整体规划打通,统一进行整合。”    机构还重点关注了万达院线影院并购、银幕数量的情况。随着国内电影市场整体趋势的向好,为保持市场份额不被稀释,万达院线也加快步伐,两三年前,其每年新增影院约40家,而今年已逾百家。公司还称,全国70%的影院不赚钱,公司新建影城的投资回收期为5-7年。    此外,近期收购今典院线涉足院线经营的完美世界,于11月15日接待量华夏基金、大成基金等20余名机构投资者。完美世界表示,收购完成后将会对标的公司的人员团队、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整合。    此外,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也于11月16日先后接待了中欧基金、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机构共两批次的调研。

阿里甘当三江购物二股东 暂无增持计划 | 2016-11-21

   阿里巴巴花费逾20亿元,拿下三江购物(601116)32%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如果计算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可转债全额换股,阿里巴巴泽泰持股比例将达35%,逼近公司实际控制人。   巨头阿里相中实体商超三江购物,有何打算?不仅市场关注,交易所问询也如期而至。11月21日三江购物回复指出,阿里巴巴泽泰没有意图通过此次交易获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未来12个月内也没计划继续增持,“甘当二股东”。   这笔交易,也是阿里巴巴继入股银泰商业(01833.HK)和苏宁云商(002024),参股KFC中国后,阿里在实体商业的又一大重磅手笔。值得注意的是,淘宝282亿元入股苏宁云商,同样位居二股东,阿里尽显战略布局B2C和线下实体商超的决心。   三江购物宣告阿里巴巴入股的同时,上交所随即发出问询,要求阿里巴巴泽泰说明,是否有意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同时要求实控人陈念慈、杭州阿里巴巴泽泰披露对上市公司的后续计划。   11月20日晚三江购物回复指出,阿里巴巴泽泰没有意图通过此次交易获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未来12个月内也没计划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三江购物表示,阿里巴巴泽泰与三江购物决定通过股权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三江购物拥有布局广泛的线下门店网络及丰富的实体零售门店运营经验,阿里巴巴泽泰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前景的认同,对三江购物进行战略投资,并将利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丰富的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运营资源,发挥双方在采购、渠道、物流、经营方面的整体优势,推动资源整合,拓展全渠道业务,共同提升双方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另外,三江购物强调在未来12个月内会继续升级业务,但不改变主营业务,也不对主营业务作出重大调整。除双方共享各自供应链优势,展开会员和支付等系统的打通升级,以及合资设立宁波泽泰作为双方合作平台外,三江购物或其子公司未来12个月内不存在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也不存在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人事安排方面,三江购物表示,根据双方协议,阿里巴巴泽泰成为公司股东后,董事会将增加两名非独立董事席位,阿里巴巴泽泰有权提名两名非独立董事。前述被提名人应在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成为公司董事,目前公司尚无对高级管理人员结构进行调整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成功,这将是继入股银泰商业和苏宁云商后,又一家与阿里战略合作的零售巨头。   此前,2014年3月,阿里巴巴入股香港上市的银泰商业,并成单一最大股东;2015年8月,阿里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成苏宁云商第二大股东。   实际上,阿里巴巴参股的上市公司并不少。A股市场中,阿里巴巴目前持股的公司还有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石基信息、华数传媒、恒生电子等,但除恒生电子外,对其他公司持股比例与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还相距较远。   美股市场上,阿里持股的公司有Groupon,占股达5.75%;陌陌,占股达17.4%;新浪微博,占股达31.5%;宝尊电商,占股达到17.8%。香港市场上,则有阿里健康,占股37.98%;阿里影业,占股达到49.49%;亚博科技控股,占股达31.63%;中国擎天软件,占股达13.32%。

个性化资讯市场变迁:两强争霸,三足鼎立,再到群雄逐鹿 | 2016-09-26

个性化资讯市场这块蛋糕一直都是各家争抢的市场。个性化资讯过去是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两强争雄的局面,但从今年开始,市场又形成了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以及一点资讯三足鼎立的格局。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市场正在变得愈来愈复杂。不仅是门户新闻客户端在学习算法推荐这一技术,对自家产品进行改造,而且BAT旗下的个性化资讯产品入场。百度推出了百度好看,并且斥巨资打造百家号,而阿里系的UC浏览器全面转型新闻资讯平台,整个个性化资讯市场逐渐成为群雄逐鹿之势。   从两强争霸到三足鼎立   过去个性化资讯市场一直都是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两强争霸。面向用户的内容推荐上,一点资讯结合兴趣引擎(搜索+关键字订阅+被动推荐)来展开推荐;而今日头条则是以用户的浏览阅读为线索,定义“用户浏览过的信息是用户的兴趣”。双方由于定位相似,在市场上互相攻讦不断。   尤其是在2015年7月天天快报诞生之前,一点资讯和今日头条之间可谓是你来我往。今日头条占据了用户量和市场先发优势,不过一点资讯则是靠着小米手机预装以及凤凰新闻在背后的撑腰,和今日头条形成了对峙之势。   不过,这样的竞争格局在后来逐渐发生变化,今日头条逐渐在竞争之中取得优势,在市场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不过,市场竞争却从未停止,天天快报背靠腾讯随之入局,这样一款产品因为腾讯而生,能够调动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和手机QQ新闻插件等平台资源,迅速在市场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地位。   天天快报虽然只是一款防御性的产品,但是由于腾讯系的资源支持,很快在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的把持下撕开了一道口子,很好的保住了腾讯在新闻资讯领域的地位,避免了腾讯新闻客户端这款核心产品被今日头条偷袭。   个性化资讯市场在天天快报进场之后,稍微渐趋稳定下来。虽然依旧是今日头条在个性化资讯市场居首位,但是腾讯却靠这种“田忌赛马”的策略在大新闻资讯市场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在今年8月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中国新闻客户端活跃用户分布排行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以42.8%、32.6%的占比排名前两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数据显示的是整个大新闻客户端市场。   (图片来自艾媒咨询《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   也就是说,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在大市场中处于第一梯队。而仅从个性化资讯市场来看,今日头条处于第一梯队,天天快报和一点资讯处于第二梯队。   从三足鼎立到群雄逐鹿   外人看来,个性化资讯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格局其实是今日头条一家独大的。头条内部人士曾私下谈到,目前个性化资讯领域,他们真正有所顾忌的,只有天天快报。不过,这种局面其实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而且可能还会被继续打破,因为百度和阿里正在入局。   在这个时候入局是有原因的。因为个性化资讯是市场的广告收入堪称如今的价值洼地。今日头条刘思齐曾经告诉自媒体人阑夕,今日头条2016年度广告营收目标是60亿人民币。阑夕后来称,这个数字,若以2015年的公开财报和业内平均增速而论,2016年不出意外,今日头条可以跻身国内互联网公司(以流量兑现的平台)里广告营收的前五名。   可以说,现在的个性化资讯市场依旧是一块很有价值的蛋糕,百度和阿里此时入局从产品逻辑的角度去看,看起来似乎有些晚,但事实上从商业逻辑去看的话,正当其时。因为对于广告主而言,有必要在不同的个性化资讯平台上展开投入,一方面是博弈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铺开渠道,做到更广泛的信息传递。商业逻辑决定了后来者其实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你可以看到,百度今年一手推出了百度好看这种个性化推荐的资讯平台,另一手则是投入内容基金打造百家号,除此外还逐渐开放手机百度、百度手机浏览器等一批流量入口。在百度好看上,还对百度贴吧、知道、百科等产品的用户搜索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展开个性化推荐,不仅推荐新闻、资讯还包括各类资讯类小视频。百度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构建起开放式内容生态。   阿里系的UC浏览器则是改名为UC,全面转型成为资讯类平台。阿里这些年在扩张大文娱版块,企图靠UC补足内容短板。前段时间,UC号称已成为第二大资讯平台。虽说这个数据更多是从UC的数亿浏览器用户的角度来算的,但的确也在某种角度表明,UC在这个市场之中有其影响力所在。   除了百度的好看和阿里的UC以外,过去的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也正在引入个性化推荐的板块。搜狐新闻把首页内容分成了编辑部和个性推荐两个板块,腾讯新闻则是在一级入口加入了推荐板块,网易新闻也添加了网易号这个标签,在标签下可以阅读个性推荐的内容,新浪新闻也适当做出了相应的动作。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过去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实还在发生变迁,正在成为群雄逐鹿的格局。一方面是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样的创业公司,一方面是BAT矩阵型的舰队,还有则是在传统新闻客户端市场已经培育了用户习惯的四大门户,这个市场其实已经呈现了白热化的状态。     个性化资讯市场将考验打群架的能力   在这个市场之中,各家各具优势,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虽说玩家数量很多,但这个市场接下来更多是现有玩家的竞争,未来其他产品不会有太多空间,因为BAT已经入场,四大门户还在把持,外围产品很难突出重围。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BAT入局之后的个性化资讯市场正在体现出一些新的竞争特色。   过去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更多是在内容、渠道等维度上展开较量,几个门户其实大同小异,更多考验的还是记者编辑团队的内容生产以及自媒体内容该如何和自主内容搭配组合。如果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种在内容、渠道层面的较量就像是刺刀拼刺刀的较量。这是在同一个维度、用一个平面的较量。   但未来的个性化资讯市场的竞争会成为“打群架”的较量,更像是海陆空军的立体式较量。内容创业、资讯平台其实正在逐渐成为从自家商业逻辑、产品结构的一份子而,它会更加考验各家对于自家资源的整合能力。从资源整合、产品矩阵的环境去看市场,更容易看出谁具备优势。   目前今日头条具备势能和生态上的优势。今日头条起家早,最早抢占了个性化资讯这个市场概念,再加上现在的大部分创作者几乎都在今日头条上产出内容,这几乎决定了,今日头条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一点资讯的优势是,OPPO、小米手机出厂预装,这两大手机厂商在今天的手机市场出货量惊人,保守估计每年销量可以上亿。所以某数据公司曾统计称一点资讯在所有新闻客户端中下载量最大,这并非空穴来风。除了手机厂商的支持外,凤凰新闻扶植对于一点资讯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背书。   天天快报是作为腾讯系产品,天然具备打群架的能力。天天快报背靠腾讯新闻矩阵,又有QQ和微信加持,自然而然在流量上不用发愁。不过作为一款防御性产品,天天快报未来如何发展,这将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百度好看在一众个性化阅读产品之中其实如果仅从个体去看会显得有些单薄,但是要注意,它不是一款产品,它也是以打群架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的。百度通过搜索等服务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画像,能够针对用户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精准的推送和分发,从流量分发精准度的角度去看,这是个技术优势。   今年百度在内容层面的投入不菲,前段时间传闻百度将拿出10亿元建立内容生态扶持基金扶持内容创作者,加上手机百度等百度系流量分发平台,百度似乎在内容资讯领域的决心不小。基于这些因素来看,百度好看可能会成为这个市场中的黑马和变量。   除了天天快报和百度好看以外,UC头条也能看作是一个打群架的玩家。UC浏览器过去是最大的移动端浏览器,而且如今背靠阿里,未来很可能还会和阿里的电商系统展开对接。过去内容创业者的盈利模式一直都不甚清晰,和商家合作往往是最为常见的出路,靠内容换取电商流量的做法早就存在。但是一直都缺乏一个真正的接口,让内容和商品无缝连接。在商业层面上来看,UC未来将如何走将显得非常有看点。   未来市场竞争更多也会从各自资源整合、调动的方向上发展。过去拼刺刀的打法可能会在未来不再管用,海陆空立体化出击,以此在市场上夺取优势,恐怕才是个性化资讯市场的未来打法。   写在最后:   BAT、四大门户以及创业企业各自都在内容生态上进行发力,现在整个个性化资讯市场已经呈现混战局面。不过,BAT入局可能要把现在的内容创业格局再往前推一步——让内容创业者真正融入到产业之内,成为自家商业逻辑和产品架构的一份子。这对内容创业活力的利好和驱动,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重要作用。   从下一步市场发展的角度去看,不管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样的创业企业,还是BAT这样的参与者乃至四大门户,如果真正想在市场中突围,其实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够真正做到流量分发的精准化。   一方面是通过用户画像的识别以及大数据算法,精准掌握用户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根据用户画像和用户习惯来精准推荐。因为广告主希望能够在相关新闻之下出现自己的品牌,能让用户对信息流不反感。这两点如果做好了,能够真正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这个恰恰是今日头条以及BAT最擅长的领域。 文章原载:新芽New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