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Page 35 )

新闻动态
高送转效应生变 投资者要谨记“八项注意” | 2017-05-19

  近些年来A股市场高送转现象异常火爆,高送转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送转比例也越来越高,2015年上市公司每10股送转5股以上(简称送转比例在0.5以上)的公司家数高达459家,平均送转比例达到0.9867,最高送转比例高达3。   上市公司的高送转一直是投资者追捧的“香饽饽”,然而,看似利好的“高送转”实际上仅是上市公司的数字游戏,不会对企业基本面产生影响,往往沦为大股东借机减持的工具。不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不慎踩上“高送转”陷阱而蒙受损失。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深交所2015年底发文提醒投资者要理解“高送转”的实质,避免跟风炒作造成亏损。   近期,监管层将高送转问题列入重点监管,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压力更改高送转预案,调低了送转比例。上市公司进行分红送转是非常严肃之事,如今在短时间内修改高送转预案,高送转背后的真实动机耐人寻味。   本文在对2010年以来上市公司送转股基本情况和高送转的市场效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送转概率和送转比例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来研究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给投资者提供参考。   高送转公司数量减少   考虑到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时间习惯,大部分公司仅在年度报告期间讨论分红送转股事件,中期报告分红送转股的公司相对而言比较少,因此本文不考虑中期分配方案。   通过对2010年以来沪深两市所有实施送转(包括纯送转股和以送转股为主的混合股利两种股利分配方式,下同)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2016年为分红预案,下同),得到以下结论(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1、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送转比例均高于主板,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送转比例最高。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较主板一般更具有良好的成长性,需要进行股本扩张,因此平均送转比例高于主板。   2、在2012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送转比例不断增加。一是平均送转比例的提高。2010年-2012年上市公司平均送股比例为0.64左右,2015年平均送股比例高达0.9867,即平均每10股约送转10股,沪深两市最高送转比例也从1.5上升到3。二是高送转(送转比例在0.5以上,下同)上市公司的比例增加明显。2012年高送转上市公司占比为70.99%,2015年高送转上市占比已经增加到85.79%。   3、2016年上市公司送转比例下降明显。一是送转上市公司的数量及送转比例有所下降。2016分红预案显示有362家上市公司进行送转,平均送转比例为0.744,明显低于2015年实施送转的企业家数(535家)和送转比例(0.9867)。二是高送转公司数量及占比均下降明显。高送转上市公司数量由2015年的459家下降至259家,占比由85.79%下降至71.55%。这说明在监管机构对高送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不断规范和明确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对高送转的热衷程度有所降低,管理层对高送转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高送转市场效应分析   一、短期效应分析   通过对2010年-2015年实施了高送转的2301家企业在预案公布前后20天(为交易日,下同)的股价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预案公告日前后股票的均价存在显著性差异,预案公布前后20天的平均收盘价分别为30.92元和32.93元,预案公布后20天的股票平均价格比公告前上涨了6.5%。   与此同时,本文还对上述高送转企业在股东大会公告日前后20天的股价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股东大会公告日后20天的股票价格均值出现显著下降,股票均价由公告日前20天的32.72元下降至28.58元,下跌12.65%。这说明在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公布后,股票价格会出现明显的上涨,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高位趁机减持。如2010年-2015年发生高送转的2301家上市公司中,有515家上市公司在预案公告日前3个月内发生限售股解禁事件。   对2016年公布高送转预案的259家上市公司预案公告日前20天和后10天(由于部分公司预案公布至5月12日交易不足20天,故只考察后10天)的股价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预案公告后的股票均价较公告日之前的均价下降明显,由之前的36.90元下降至之后的34.81元。这说明在证监会对高送转进行重点监管后,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发生了显著变化,高送转提升股价的作用失效了。   二、长期效应分析   以送转比例在1.5以上且数据齐全的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高送转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公告日之后一年、两年(简称高送转第二年、第三年)内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70家企业在高送转第二年、第三年内涨幅大于0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15家(21.43%)、12家(17.14%),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高送转第二年、第三年内的涨跌幅分别做单样本T检验,发现涨跌幅均值均显著小于0。这说明上市公司在高送转后两年内整体股价表现低迷。   上市公司的股价主要由其经营业绩决定。通过对上市公司高送转当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做两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高送转第二年、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值较高送转当年均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说明上市公司在高送转后的整体业绩没有明显改善,进而导致股价的低迷。   7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5家公司符合高送转第二、第三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3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不断提高且第三年高于10%的标准(如表2所示).     送转股动机分析   下面通过对上市公司送转概率和送转比例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来研究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   一、送转概率影响因素   2014年-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计进行了6096次分红,其中,纯现金分红有4635次,送转股有1461次。以上述发生6096次分红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市公司送转概率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来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因变量为是否发生送转(发生送转取值为1,纯现金分红取值为零),解释变量为实施股票股利分配方案所属年度年末市值账面比(公司市值除以股东权益)、股票价格、当期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送转基准股本,分别用来实证上市公司送转是否为了提升股价、增强股票流动性、传递业绩高增长信号及股本扩张。   此外,每股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与资本公积之和(简称每股累积)、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所属板块(中小板或创业板取值为1,主板取值为零)等变量对送转的概率也有影响,故选取上述五个变量为控制变量。经逻辑回归和统计检验后,得到以下结论:   1、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概率与市值账面比正相关。2014年、2015年、2016年送转股上市公司的市值账面比均值分别为4.32、7.01、4.91,均高于纯派现公司(市值账面比均值分别为3.12、5.27、4),三年的股利溢价(送转股公司与纯派现公司的市值账面比均值之差)分别为1.2、1.74、0.91。投资者对送转股公司愿意支付的股价高于纯派现的公司,而正是基于投资者偏好送转股的股利需求,使得上市公司偏好送转股的方式分配股利,进而达到提升股价的目的。   2、股价越高、股本规模越小,送转的概率越大。当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市场总体的股价相比显著较高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变小,流动性较差,上市公司进行送转股会给投资者带来股价降低的幻觉,流动性也随之增加。样本上市公司中,送转股上市公司股价均值为31.19元,远远高于纯现金分红企业(18.61元)。此外,实施送转的上市公司股本(均值为7.11亿股)远小于纯派现企业(股本均值为25.33亿股)。这说明上市公司送转的动机是为了增加股票的流动性和股本扩张。   3、每股累积越大,送转概率越大。上市公司进行送转股必须具有一定的送转能力, 其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账户必须具备一定的余额。当每股累积较大时,送转能力也就越强,送转概率越大。样本上市公司中,送转企业每股累积均值为4.89元,高于纯派现公司(每股累积均值3.62元).   4、净资产收益率越高,送转概率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一般来说,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积累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相对较多,进行送转股的概率也越大。样本上市公司中,送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1.19%,高于纯派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9.5%).   5、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送转概率越大。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更多的是考虑大股东的利益,往往是通过高送转拉升股价达到高位融资或减持的目的。因此,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越倾向选择送转股分配方案。   6、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送转的概率大,这与前面统计分析结论一致。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一方面上市时超募了许多资金,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丰厚;另一方面,公司股本一般较小且具有成长性,扩张股本的意愿较强,因而进行送转股概率较高。2010年-2016年中小创企业占A股送转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68.21%、71.03%、78.30%、77.68%、76.42%、65.42%、63.81%,均高于主板。   7、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对送转概率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上市公司进行送转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其本身所包含的盈利信息较少,没有传递业绩高增长信号,送转的动机更多是出于其他考虑。   二、送转比例影响因素   以2010年-2016年进行送转股的342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送转比例为因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与前面保持一致,作多元回归分析,经统计检验后,发现显著影响送转比例的变量为送转基准股本、年末股价、每股累积、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及所属板块,其中,年末股价、每股累积、所属板块与送转比例正相关,基准股本与送转比例负相关,与对送转概率的影响方向一致。其他结论如下:   1、对送转比例影响最大的是年末股价,其次是每股累积、基准股本。这说明了以下两点:   一是高送转的动机首先是为了降低股价,增加流动性;其次是为了扩大股本。   二是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累积。上市公司每股累积较高,送转能力较强。如劲胜精密2015年每股累积为13元,送转比例为3;大晟文化2016年每股累积为10.94元,预案送转比例也为3.   2、净资产收益率与送转比例负相关。送转比例本应该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正相关,但实证发现送转股上市公司中送转比例高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如送转比例低的上市公司,这说明高送转的动机不是为了传递业绩良好的信号。样本上市公司中,送转比例在2以上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9.06%,小于送转转比例大于1小于等于2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0.64%)和送转比例小于等于1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2.31%).   3、资产负债率与送转比例正相关。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公司偿债压力较大,现金供血能力不足,进而采取高送转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平均送转比例也较高。如金科股份2014年度、豫光金铅2015年度送转比例为2,当时资产负债率均在80%以上。   4、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对送转比例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上市公司平均送转比与公司的成长性没有相关性,高送转不能传递业绩高增长的信号。   总结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2010以来的送转股行为进行了剖析,投资者要谨记“八项注意”:   1、上市公司进行送转的动机如下:一是提升股价。股价上涨除了能够给投资者形成一种公司发展前景较好的印象外,还对上市公司增发、配股、二级市场套现等行为有利。上市公司股价在高送转预案公布后20天的股票平均价格比公告前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二是是增强股票流动性和扩大股本。当股票的流动性不足时,上市公司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吸引投资者的进场交易,进而提高流动性。同时,高送转能够扩大公司股本,降低股价被操纵可能,增加竞争对手的收购难度。   2、高送转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公告日后20天的股票平均价格比公告前出现显著下跌,这可能与大股东的减持有关。   3、上市公司高送转后两年内业绩没有明显改善,股价表现低迷。   4、投资者对送转股公司愿意支付的股价高于纯派现的公司,正是基于投资者的偏好,使得上市公司偏好通过送转股的方式分配股利,进而达到提升股价的目的。   5、送转比例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不相关,高送转上市公司不能传递高盈利和高成长的信号。   6、送转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较高。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更多的是考虑大股东的利益,往往是通过高送转拉升股价达到高位融资或减持的目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越倾向选择送转股分配方案。   7、净资产收益率与送转比例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送转比例正相关,高送转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差。   8、上市公司进行送转必须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其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账户必须具备一定的余额。   在管理层对高送转进行重点监管后,高送转现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高送转上市公司数量和平均送转比例均有所下降。二是在二级市场上,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发生了显著变化,高送转的提价作用失效了。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1、关注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真实动机,要综合考虑公司市值账面比、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股本规模、股价、资产负债率、每股累积等指标后分析“高送转”的合理性,警惕上市公司“高送转”窗口期内是否存在大股东解禁事件。   2、业绩稳定增长是上市公司进行股本扩张的前提条件,否则每股收益面临稀释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明确上市公司高送转后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3、关注高股息个股中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的分红观念需要改变,随着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现金股利将成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分配形式。高股息率意味着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分配能力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投资者能够获得稳定的绝对收益,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

传媒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 2017-05-19

  今年以来新兴产业板块表现整体低迷,去估值泡沫的进程延续。作为新兴产业的三朵金花之一,申万传媒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1.70%,5月11日最低下探至1027.14点,刷新2015年以来新低。分析人士指出,传媒板块经过两年调整,PE估值已处近5年来最低水平,对应2017年盈利估值仅27,远低于2015年的70倍,甚至低于2013年的47倍,其配置价值凸显。    游戏股业绩大增   5月17日晚间腾讯发布2017年一季报,报告期间公司实现总收入495.5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智能手机游戏领域实现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57%。另一家手游巨头网易的业绩更强,网易游戏业务实现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78.5%,其中手游实现7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5.4%。   根据CNG数据,2017年一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75.1亿元,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19.7%。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行业门槛进一步提升,有深厚积淀的老牌游戏公司分享了更多的市场份额,2017年1-3月除腾讯和网易两大巨头外,以完美世界、三七互娱、吉比特为代表的A股上市公司也稳定在国内收入排行榜的前十中。   在沪深股市走弱之际,游戏股表现较为强势,完美世界昨日股价最高上探至33.81元,刷新2016年11月23日新高。三七互娱本周盘中最高上探至24.73元,创2015年12月25日以来的新高。   中信证券指出,2016年传媒板块整体营收增速为23.54%,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2.26%。板块内部业绩出现分化,互联网、游戏等行业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高毛利持续呈现高增长。预计2017年传媒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000亿元。媒介技术的进化将加速新旧媒体之间的分化,传统媒体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而新兴媒体将保持繁荣发展的趋势。2017年一季度,互联网领域发生59起并购,娱乐传媒领域发生30起并购,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并购市场将进入分化的阶段。    传媒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上涨3.73%,虽有波动,但是中长期仍有成长空间。从需求端来看,三四线城市观影群体比例不断增加。从供给端来看,内容端回归优质内容本质趋势较明显。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将日趋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优质公司有望凭借强制作能力和规模优势持续提升市场占比。2016年度,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为609亿元,同比增长56%,网络剧市场爆发,头部剧提供商将受益于内容需求旺盛的趋势。2016年,中国网络广告年度市场规模为276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9.7%,市场内部呈现分化,数字营销、生活圈媒介营销展现了较高景气度。   安信证券指出,传媒板块经过两年调整,PE估值已处近5年来最低水平,对应2017年盈利估值仅27,远低于2015年的70倍,甚至低于2013年的47倍,各子行业龙头公司估值普遍25倍左右;横向比较,传媒估值在TMT中最低,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处于中位水平;根据已公告的2016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传媒板块129家上市公司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40%和30.04%,业绩增速与估值水平已基本匹配;截至2017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在传媒板块的股票持仓比例已连续五个季度下降,目前为1.45%,低于2013年三季度(2.12%)的水平。

老铁:开着接BAT的“专车”博纳为何搭载传统院线的客 | 2017-05-19

  5月15日晚,万达院线宣布与博纳影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其关键信息为:万达院线以3亿元入股博纳影业,占有后者1.875%的股份;博纳影业旗下新增影院将加盟万达院线,万达院线影院总数将超过400座,占全国院线总数的5%;而万达与博纳还将互相开放未来拟主投、主控影片片单,共同承担成本并共享收益。   此次合作基本涵盖了由资本到业务的多个环节,也是博纳私有化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行动。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多次对外表示要向互联网公司靠拢,并在2015年接受阿里影业8600万美元投资,占股10%。其后的2016年,阿里影业和腾讯领投,博纳又完成了25亿元的A轮融资。   不仅是博纳,传统电影企业的背后多数都出现了互联网公司的身影。例如2015年阿里巴巴以24亿元入局光线传媒,持股8.8%;2015年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定增,腾讯和阿里均有参与,其中腾讯持股8.06%,阿里创投占股4.47%。   在2015年以来,互联网企业一直是影视行业重点拉拢的对象。手握资金、用户以及诸多营销产品的互联网企业成为影视行业的新“金主”,互联网公司甚至还更进一步,纷纷组建影视公司来加快娱乐产业布局,由此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逐渐崛起。   但如今,博纳高调表示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的同时,一转眼却与万达进行了更为密切的合作,而且由院线到资本,可谓面面俱到,这就好比一个滴滴司机开着准备搭载互联网企业的专车,眨眼间拉上了一个传统院线企业的客人。   互联网企业不是说要“拯救”中国电影么?于冬不是说影视行业未来要靠BAT么?但博纳为什么转眼间又同万达院线牵手了呢?由此或许可以推断,互联网企业“拯救”电影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自2014年以来,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深度接触大致可分为几个层面:其一为资本合作,国内知名影视公司背后均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其二以售票平台强化互联网宣传和发现,如猫眼、淘票票和微票等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线下院线在发行方面的权重;其三是在诸多衍生品方面的合作,如互联网金融在影视融资方面的支持,以娱乐宝为代表的产品就是互联网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有益尝试。   其中,在线售票平台对影视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在强大的票补攻势之下,在线售票平台成为用户选择影片最重要的入口,互联网公司也借此开始向影视行业上游发展。2014年,猫眼以独家预售形式成为当年热门电影《心花路放》的发行方,在“19.9元票补”和强大的营销攻势下,仅预售票房就达到1亿元。   但随后,在线售票平台开始进入“票补大战”,“9.9元看电影”成为常见的营销手段。正是基于此,在线售票平台开始由早期的用户体验和营销竞争升级为资本大战,行业内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格瓦拉卖身微票,猫眼易主光线传媒。   当在线售票平台进入三足鼎立的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市场基本被几家寡头垄断,由此票补大战也逐渐退出,互联网公司开始投资影视上游,以此同影视行业进行更深度的绑定,即通过向内容方面进行延伸,来加大对整个影视行业的控制力,不再把进军影视的筹码全押在售票平台之上。   当然,在此阶段,部分企业在战略层面也进行了一定调整。比如俞永福接任阿里影业董事长之后,为了强化阿里影业与阿里大文娱集团的联动作用,阿里影业要作为大文娱生态一分子的角色来重新定位。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互联网公司与影视行业融合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转而进入发展的瓶颈期。而在这一阶段,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线下院线的障碍就显得比较难以攻破了。   由于二者在融合之初,售票平台对院线在宣传、发行上的权重产生了稀释,这引起院线方面的极大警惕。如UME一直在推自己的售票工具,万达也通过收购时光网强化在流量端的控制力。受此影响,线下院线开始成为互联网公司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   另一方面,院线方在内容制作上也并不具有绝对的胜算,甚至开始遭遇种种困难。2016年,万达主投的大片《长城》在国内外均未取得理想中的成绩。换言之,即便有强大的院线支持,要想真正取得商业上的胜利也并不容易。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看到,影视制作方开始和院线进行分工更为明确的合作——博纳将新增影院直接交由万达院线负责;而万达则要加大对博纳主控电影的投资力度。   由此,影视行业的产业链进行了新一轮的整合——互联网公司负责流量和营销,院线方开始加大内容产出方面的控制力,而以往一直表示要加大院线投入的电影制作方则开始略有收缩。   在新的行业分工形成过程中,互联网公司恐怕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因为互联网的流量和资本优势已经很难突破行业的壁垒,而像万达院线这样的行业代表,以其资本和资源优势,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轻易为互联网所用,甚至万达院线还希望通过收购在线售票平台,来重新获得行业的绝对中心位置。   那么,互联网还能够如愿“拯救”中国电影吗?笔者认为,互联网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仍将继续。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最近在接受腾讯采访时认为,未来中国电影的内容创作模式有可能会沿着美国式的道路前进,即大银幕负责对感官刺激有一定要求的大制作电影,而烧脑作品则主要在季播剧中体现,大银幕和季播剧从不同层面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   事实上,中国影视行业已经在沿着这一方向发展,其中的关键乃是视频网站。当大银幕被院线方垄断而推进遇阻时,互联网企业开始转而在网剧方面进行突破,以精致化网剧从大银幕中分得用户。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约有755部网剧上线,同比增长60.6%,网剧总播放量同比增长225.5%。与电影行业放缓相比,网剧的发展充满生机。   随着视频网站在网剧方面投入加大,网剧品质有望逐步得到提升,由此与传统电影产业重新分割市场与观众群。到了那时,互联网企业将再次坐下来,与院线和内容制作企业确定新的市场格局。

华谊兄弟增资华谊体育 多元化战略更进一步 | 2017-05-19

  被誉为“民营影视第一股”的华谊兄弟(300027),近年来却受主营业务拖累,业绩频频“亮红灯”,主业表现不佳,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产业。5月18日晚间,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华谊互娱拟出资2000万元向实控人旗下华谊兄弟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体育)增资,获得华谊体育1.7544%的股权。   华谊体育估值已超10亿元   资料显示,华谊体育成立于2016年9月,由华谊兄弟(天津)投资有限公司、西藏稳盛进达投资有限公司、嘉盛兴业(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其中,华谊兄弟(天津)投资有限公司为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王忠军和王忠磊投资控制的公司,持有华谊体育51%的股权;西藏稳盛进达投资有限公司则是中国动向(03818,HK)董事长陈义红控制的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的品牌为Kappa,目前持有公司25%的股权;剩余24%的股权由嘉盛兴业(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华谊体育主要专注于儿童及青少年体育培训相关的产业项目投资,以及社区体育场馆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等。目前华谊体育的CEO由嘉盛兴业(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明芳担任。值得注意的是,于明芳曾任百丽国际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   据了解,目前华谊体育拟投资的体育项目约10个,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面向儿童或青少年的跆拳道培训项目、击剑培训项目、篮球足球培训项目,滑雪培训项目等。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30日,华谊体育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为:资产总额为8835.49万元,负债总额为1992.22万元,所有者权益为6843.27万元。虽然公司的净资产仅数千万元,但按照华谊兄弟增资额2000万元和获得1.7544%股权比例来估算,华谊体育的估值已经达到11.4亿元。   多元化能否成功仍待观察   华谊兄弟表示,本次增资华谊体育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投资布局,开辟全新投资视野;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投资板块的营收能力,丰富公司收入来源,平滑主营业务波动风险。   实际上,近期华谊兄弟的电影主业表现不佳,今年3月末,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下降9.5%;实现净利润8亿元,同比下降17.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亏损4018万元,而2015年这一数据是4.72亿元。   主业表现不佳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华谊兄弟2016年在投资板块取得的不俗收益,单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份便取得了10.16亿元的投资收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也明确表示要把产业投资作为除了影视娱乐、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之外的第四个重大板块,为未来业务培育新增长点。   然而,就在华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业投资上时,光线传媒深耕内容IP、入股猫眼占领渠道,万达也收购美国院线AMC、澳洲院线Hoyts、欧洲院线Odeon&UCI、美国传奇影业,做实了亚洲第一大影院运营商的地位。此时的华谊,将大部分资金和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业务,其成效如何尚待观察。

资本在艺术品市场下“好大一盘棋” | 2017-05-19

  浙数文化 (600633)出资3715万元购买美术拍卖公司51%股权成为近日文化传媒市场的焦点新闻。去年底宏图高科一举“拿下”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后,今年一季报显示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95.23%,美的身后的盈峰资本注资华艺国际拍卖后,给华艺国际带来跻身全国一线拍卖行的底气。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正是拍卖行业升级、转型和开发新市场的关键时刻,也是资本终于等来的良机。   据浙数文化公告,该公司收购浙江《美术报》有限公司所持有的美术拍卖公司51%股权,收购后,公司将持有美术拍卖公司66%股权。据知名古代艺术鉴藏家梁晓新透露,该次收购的背后是美术拍卖网自2015年以来拓展的线上拍卖业务发展势头可观的数据。据浙江拍卖行业协会统计显示,美术拍卖成立以来,年所得税上交金额名列浙江拍卖行业前列。   资本介入是市场爆发前夕?   浙数文化收购浙美传媒拍卖并非个案。2016年12月6日,上市公司宏图高科发布公告称,以22亿元现金购买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00%股权。据宏图高科近日披露的一季报,公司2017年前3个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23%。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总监马学东告诉记者,北京匡时在3月举行的2017年首拍表现甚佳,预计利润收入基本达到预期。   在广东,美的身后的盈峰资本也低调注资华艺国际拍卖行,成为其大股东。有业内人士透露,盈峰资本的注资给华艺国际带来野心和底气,近几年有可能从南方最大艺术品拍卖行的地位跻身全国一线拍卖行。而盈峰资本则将注资华艺国际作为自己“好大一盘棋”中的一步,据透露下一步将会在顺德建立“和美术馆”。   行业升级转型是资本入市时机   梁晓新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是资本一直虎视眈眈的最后一块未开发的洼地,但是鉴于古玩艺术品市场有难以攻克的行业与专业壁垒、资源封闭稀缺、产业政策不完善等因素,资本往往只能望而却步,而自2011年拍卖行业达到了顶峰之后,中国艺术拍卖业务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与此同时,国内的产业结构与消费模式也因为互联网的影响而开始发生颠覆性变化,传统的拍卖形式迅速被无孔不入的手机微拍群所蚕食,而新一代的艺术品消费者也在品位、档次、规模等方面与传统藏家群体大不相同,拍卖行业面临升级、转型和开发新市场的关键时刻。   “拍卖行业越来越需要资本进入。” 艺术品平台在艺创始人谢晓东称,资本在征集和销售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专家观点:艺术品拍卖行业分化或更加明显   资本的注入会给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马学东认为,国内艺术品拍卖格局的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市场份额集中在前6大拍卖行身上。而梁晓新表示,拍卖公司正面临互联网和自媒体的重大压力,以及消费者口味的转变和优质艺术品资源稀缺的多重挑战,这不但需要清晰的市场定位,还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不过,在他看来,“国际视野、定位与商业模式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最急需解决的难题,而并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