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直播、知识付费、网综、共享阅读……这些领域都在近两年轮流成为投资风口,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在吸引众多资金进驻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头们以及监管部门的关注。从去年开始,政府层面对文化娱乐行业以及各细分领域相继出台了不少监管政策。在此背景下,文化娱乐行业是否仍然值得PE/VC机构加码布局? 行业下半场将走向多元化 成立于2007年的小村资本,目前已成为集孵化器、创业投资、创投母基金、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战略投资、产业基金管理、投行服务及产业孵化在内的生态级投资平台。截至今年5月,小村资本累计成立36只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150亿元人民币,投资项目及基金近100家,其中退出(含IPO)共21家。其中,新文化领域是小村资本的主要关注领域,公司董事长冯华伟也是国内关注文化产业投资最多的人之一。在他看来,文化产业投资上半场已经结束,下半场的主题是“回归理性”。 “文化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资本渗透率很高的市场,这些年经历了一个从平静、到一下子很火热、到现在逐渐回归比较冷静或者理性的阶段,可谓有起有伏。”冯华伟在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整个文化市场里面的产业人和投资人都在反思应当如何在行业内布局。他认为,在文化投资的上半场,大部分的投资人和创业项目基本都在使用差不多的资源和资金,做一些差不多的事情,类似于互联网的泛流量拼杀阶段,同质化竞争比较厉害。 “在下半场,一些新的事物正在发酵,可能会出现更有特色、更有效率、更跨生态的东西,因此仍然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在冯华伟构想的文化投资下半场当中,创业项目会呈现细分多元化、品质差异化、生态综合化的特点。他说,“文化产业最终都属于精神产品,占用的是用户的频率和时间、拉动的是用户的关系和黏性。因此在下半场,创业者和投资人更需要考虑的是在单位时间里的娱乐强度、效率和关系的结合,类似于互联网细分流量运营阶段,从这一点来说,文化领域机会很大。” 冯华伟指出,在文化产业投资里面,抓住更细分、更专业、不是特别大体量而有强关联的黏性人群,将是新文化形态的一个大机会。“我们有投过一个小领域,我把它叫想象力产业,围绕跟想象力相关的领域。比如科幻文化,是一个类似于动漫那种虽然受众绝对数不大,但人群具有强黏性,是一种可以精细并持续运营的群体。通过不同的精神产品抓不同的人群,并围绕人群做深度运营,是文化下半场胜负手所在。” 板块间的生态综合是下半场的特点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冯华伟还点出了另一些投资机会。他认为,文化产业链上有内容生成制作、发行、延伸等多个板块,在不同的环境下,这当中过去可能被忽视的板块仍然有价值。尤其是存在各个板块与新技术、新渠道结合的巨大机会。 比如,在冯华伟看来,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存在有种提法叫“有头有脚没有腰”的奇特现象,存在大红的人物或者IP,但中间部分很少,结构并不合理。这是因为以前的文化形态运营比较粗放,大家都在抓大明星和大IP,基本上抓住就能捞一把钱。而随着消费升级,用户需求产生了变化,大的IP和明星也开始频频遭遇滑铁卢,因此,如何打造“腰部”,也是下半场的一个机会。“这是中国特有的一个产业链现象,一些明星可能突然爆红,不红的那些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而存在两者之间的中间层次是断档的。” 冯华伟指出,从这个现象出发、并与诸如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结合,未来的经纪业务、内容创作都可以基于数据或新的播放终端如VR/AR、围绕打造中间层的人或者IP,能够持续稳定输出好品质的作品和内容,这也将会形成未来文化发展的一个门槛和稀缺资源。 小村资本定义的新文化,其实关注的更多的是消费升级后出现的新生文化现象和用户需求。 他认为,消费升级后,有更多高品质的闲置时间被释放出来,如何用更好的东西去喂饱这些闲暇时间,就是新文化领域投资需要关注的内容。“从消费升级的背景来看,就是确实让群体变得有闲了,新文化的投资就是围绕有闲这两个字来做文章。” 在商业领域关注“头部效应” 除了新文化之外,小村资本还关注新技术领域,例如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动力能源等。在投资方法上,冯华伟介绍,小村资本主要采用的是“行业+顶尖投手”的逻辑。具体而言,首先是判断行业趋势,因为行业的机会是一波接一波的,过去的“风口”未来可能是夕阳产业。如果没有踏中行业趋势,再出色的投资机构也无力回天。 对未来的行业趋势有个预判后,小村资本除了依靠自身的投研和直投团队进行投资布局以外,还依靠母基金业务形成的广泛网络,选择最顶尖的投手进行合作。“最优秀的项目总在最优秀的投手那里,除了会独立判断,也要学会在相对陌生的领域识别和依赖别人的智慧。” “我们总是一边做投资,一边尝试把产业、顶尖投手、具有模式或技术创新特质的优秀的项目连在一起。”这一逻辑,展现了小村资本的投资理念:做两个世界(产业世界和创新世界)的连接者。这里面,新兴产业、好的投手、好的技术,都是商业要素里的头部资源。目前来看,具有开创性的技术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在整个产业里的渗透率还不高,冯华伟认为,“双创”带来的众多巨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进一步释放和重组了剩余服务能力,将极大加速创新在产业里的渗透。“这一进程里面拥有巨大的机会。”
三年前就处于风口的动画产业吸引了大量资本、人才,三年内,虽然出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在票房上获得一定丰收的影片,但却尚未看到好莱坞那样的爆款。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多位资深人士的探讨。在国内外动画产业人士看来,中国动画产业还缺乏好莱坞那样的电影工业制作水平,一方面在讲故事方面还不够,另一方面,动画电影投资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需要靠全产业链开发来降低风险,然而,在全产业链开发上依旧缺乏迪士尼这样的公司。 虽然三年前国内动画产业就已经站在风口,但是行业依旧缺乏优质IP,而达到好莱坞水平的顶级IP更是尚未出现。这是何故?一直在推动国产原创动画发展的B站董事长陈睿表示,“中国动画产业有市场容量,基础建设也够了,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在等待大师的出现。” 融资两年涨14倍在风口却难出精品 去年一部《大鱼海棠》给了不少人失望。顶着“十年磨一剑”的光环,本以为能够在前年《大圣归来》的基础上再跨一个台阶,然而《大鱼海棠》略显突兀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崛起失去了信心。自此,国产动画电影就没有大动作了,各大档期鲜少看到国产动画电影的身影。然而,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陷入低迷,恰恰相反,这几年,动画产业正处于风口之中。 根据数娱梦工厂发布的《中国二次元产业投资地图》,包括动画产业在内的整个二次元(指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产业在2016年的融资规模大爆发,全年约有77起融资事件,共融资24.5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仅为1.62亿元,两年时间涨了约14倍。 整个产业吸引了光线传媒(300251.SZ)、中文在线(300364.SZ)、美盛文化(002699.SZ)、省广股份(002400.SZ)、宋城演艺(300144.SZ)、奥飞娱乐(002292.SZ)、富春通讯(300299.SZ)、华策影视(300133.SZ)等上市公司,以及腾讯系、爱奇艺、bilibili、复星系等产业巨头涉足。 具体到公司来看,《秦时明月》的IP方玄机科技2015年以超过12亿的估值完成了B轮融资,而《画江湖之不良人》的IP方若森数字在2015年8月获得A轮融资后,又于2017年1月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目前估值已超过20亿,就规模和融资轮来看都领先于2016年水平。部分企业赶上了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本市场规则的利好,例如舞之动画、河马动画、每日视界等更是早已登陆新三板。 不过,处于风口的动画产业,却依旧难出精品。动漫堂创始人王鹏向记者坦言,公司虽然积累了三十多个IP,但是头部的不到十分之一,能够开发赚钱的就更少了。在王鹏看来,动画产业精品内容太少,而真正能赚钱的IP则更少,不少动漫作品都是赔本赚吆喝。 啊哈娱乐COO罗浩称,目前面向成人的动画产业还是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虽然爱奇艺等播放平台已经开始尝试付费观看等模式,但量还是很少,无法覆盖动画产业的投资成本。三年前大量资本涌入,到如今当初的融资也差不多花光了,如果继续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资本是不会贸然进入这个领域的,接下来可能会有大量公司面临整合。 缺迪士尼更缺大师 在国产原创动画星动展上,王鹏帮第一财经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国内一个动画作品制作成本约五万元一分钟,如果是季播动画片,一季内容约200分钟,成本就是1000万,能够收回成本的太少了。如果是达到一定制作水准动画电影成本则更高,如果成本达到3000万元,要收回成本的话票房就要上亿元,纵观目前国内动画电影的票房,能够破亿的寥寥无几,除了一些面向低幼年龄层的动画电影,面向成年人市场的动画电影票房破亿的屈指可数。 用数千万的成本制作的动画电影去抗衡好莱坞动辄数亿美元制作成本的动画电影已经不易,而在讲故事、全产业链开发上仍落后。 在讲故事方面,中国动画制作人就略显浮躁。1998年,由托尼·班克罗夫特执导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公映,在全球引发了强烈反响。谈及当时创作《花木兰》时的经历,托尼称:“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尊重故事。”尽管在当时托尼还从未来过中国,但为了打造符合中国传说的人物形象,他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了解相关的中国元素。而在打造有中国元素的故事时,如何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享受其中也是关键。“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找到一个让所有观众都能产生共鸣的主题。”托尼表示。 其次,在产业链开发上,中国缺乏迪士尼这样的大集团来统筹。中国动画制作没有迪士尼那样的资本和制作水平,也没有一个全球宣发体系以及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资本和制作水平的缺乏让中国动画电影很难达到迪士尼的制作水准,而缺乏全球宣发体系让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局限于中国本土。尽管全产业链开发在国内已经在文学、漫画、影视、游戏、衍生商品、主题乐园等各个环节皆有,但每个环节都不太强,更关键的是,缺乏能够整合全产业链的平台型公司。 产业链要打通发挥好的协同效应,最先需要的还是能够引爆市场的IP。面对处于风口却没有迎来大爆发的动画产业,陈睿认为已经到了“万事俱备,只等大师”的关键点。陈睿表示:“有市场的容量,基础建设也够了,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在等待那几个‘大师’的到来。我预测应该在三五年之内,中国就会产生能够影响全世界的动漫作品。” 纵观好莱坞以及日本,不仅有沃特·迪士尼这样的既擅长创作,又擅长企业运营的大神级人物,还有宫崎骏、蒂姆·波顿、手冢治虫等一批动画大师,以及杰弗瑞·卡森伯格等动画公司运营大师。而中国目前谁是动画产业的大师,似乎还没有看到,但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产业及资本都在积极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出版传媒”)近期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364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额比例20%,保荐机构中银国际。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出版传媒以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等出版物出版为主业,是一家集出版、发行、物资供应、印刷等业务等一体的大型出版企业。2014-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66亿元、41亿元和41.57亿元,同期净利润4.9亿元、6.38亿元和5.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8.92%、37.26%和33.86%,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为27.12%、26.52%和26.36%,其中时代出版仅为13.3%、11%和10.84%。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2014-2016年中国出版传媒所得税优惠额分别为1.29亿元、1.52亿元和1.7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4.57%、22.39%和28.72%,合计金额为4.58亿元。 据招股书披露,中国出版传媒本次IPO计划募集资金约23.15亿元,将主要用于品牌目录图书出版等12个项目,公司表示,项目实施后,预计降对本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业绩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招股书显示,中国出版传媒的发起人包括出版集团、文化产业基金、中国联通和学习出版社,本次发行前分别持有公司97.5%、1%、1%和0.5%的股份。其中出版集团的出资人是国务院;文化产业基金的合伙人构成情况显示,财政部认缴出资比例为12.2%、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中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比例为48.8%、12.2%、24.4%和2.4%。
投资体育产业还是电影更好?华录百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从青睐体育转向更青睐影视产业。 2015年6月,华录百纳设立华录体育,强势布局体育产业。随后,公司披露定增方案,拟募资数亿,由华录体育进行体育赛事运营。这个项目颇受公司推崇,公司当时称,实施该项目可以抓住体育传媒产业市场机遇。此后,华录体育迅速出击,介入多项赛事运营。然而,此类业务逾亿元的投入,却只换来不足百万元的收益。在此情况下,华录百纳也打起了退堂鼓。 加码影视剧制作 华录百纳6月14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根据议案内容,上市公司称,公司拟将体育赛事运营项目类别下尚未使用的3.7亿元募集资金投入到电视剧、综艺栏目项目中。同时,综合考量综艺栏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以往综艺项目的市场表现,公司拟将原计划于2017年度投入到《返璞归真》和《女神新装》的募集资金,用于投资预计效益更可观的综艺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表面上看,华录百纳针对两个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但实际上,第二项变更其实只是针对综艺节目制作项目下子项目内容进行调整。真正受到“翻天覆地”冲击的是“体育赛事运营项目”。 回顾历史,华录百纳2015年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公司拟募集不超过21.99亿元投资影视剧内容制作、综艺节目制作、体育赛事运营、媒介资源集中采购这四个项目。其中,公司拟使用5亿元募资投入体育赛事运营。该项目运营主体为华录百纳子公司华录体育,项目总投资8亿元,内容为体育赛事商业权益购买与投资,实施时间为2015年10月~2018年11月。 根据实际募资情况,华录百纳体育赛事运营项目最终计划投入的募资金额为4.93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已投入1.23亿元,剩余3.7亿元募资未投入。按照募资使用变更情况,这3.7亿元将全部变更用于拍影视剧等,这无疑意味着体育赛事运营项目将“名存实亡”。 体育项目去年仅赚90万 有意思的是,在当初的定增方案中,华录百纳曾明确表示,体育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体育产业将是文化传媒产业中成长最快的分支,通过这个募投项目的实施将使公司掌握更为丰富的体育资源,依托公司在影视、综艺节目中先进的运营经验,分享体育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还颇有信心的表态称,公司拥有完整的传媒和娱乐产业链基础、强大的商业客户资源、优质的视频媒体资源、丰富的娱乐产业运作经验、良好的体制机制背景,充分保证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同时,体育赛事运营项目实施主体华录体育动作频频,其促成北京卫视直播西甲、签约红牛成为中超官方合作伙伴、拿下欧洲篮球冠军联赛在中国15年的运营权、携手华彬快消品签署支持中国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备忘录、与张家口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布局冰雪产业等。其俨然成为中国体育产业中一股重要的新势力。 现如今,距项目实施截止日还有1年半左右的时间,华录百纳为何就要“半途而废”? 在公告中,针对此次募资用途调整的原因,华录百纳将主要精力都用在阐述影视行业美妙“钱景”上面。对于终止继续投入体育赛事运营项目,公司只是以“考虑体育赛事运营募投项目的落实周期及项目效益水平,为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一句话带过。不过,这句话足以点出体育赛事运营项目失宠的核心原因,那便是“效益不行”。 据华录百纳2016年年报显示,体育赛事运营项目在累计投入1.23亿元的情况下,报告期的实现的效益却只有90.50万元。远远落后于其余几个定增募投项目的效应水平。譬如:影视剧内容制作项目效益为7344.89万元,综艺节目制作项目效益为2.23亿元,媒介资源集中采购项目也有1776.13万元的效益。
去年投资收益超过11亿元的华谊兄弟近期再次出手,减持手头拥有的另一家游戏公司银汉科技部分股权,套现6.47亿元,实现净收益4.03亿元。对于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的华谊兄弟而言,此次交易不仅可以扮靓其上半年业绩,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发展战略或出现新一轮调整。 华谊兄弟今日公告,公司此前转让银汉科技部分股权初步估算的净收益为4.03亿元。此前,华谊兄弟曾披露,拟将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银汉科技25.88%股权转让给林芝家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冷美华,转让价款合计为6.47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仍持有银汉科技25%股权。 对于本次股权转让,华谊兄弟称将给公司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且未来公司将助力银汉科技的资本化并分享其发展红利。对比来看,最新银汉科技100%股权的估值约25亿元,而四年前公司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时的估值约13.21亿元,四年间增值约九成。由此,华谊兄弟在本次减持后仍持有的银汉科技25%股权(价值6.25亿元),其账面持股成本仅为2500万元,投资回报相当可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四年前收购银汉科技的交易中包含了对赌协议,按照约定,银汉科技2016年需实现1.86亿元的净利润,而银汉科技去年净利润为1.18亿元,尚有一定业绩缺口。对此,今年4月,公司对于未完成业绩承诺对应补偿股份予以回购。 事实上,华谊兄弟的“投资功力”早在去年已有所展现。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华谊兄弟2016年营业收入35.03亿元、净利润8.0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4.02亿元;在业绩大幅下滑108%的情况下,去年公司投资收益为1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54%,其中公司通过出售所持掌趣科技部分股权取得的投资收益为10.14亿元。 自2014年起,华谊兄弟不断提及三大板块共同发展的改革战略,希望在降低对电影板块业务依赖的同时,共同发展“影视娱乐、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板块。公司本次减持的银汉科技、此前公司并购未成功的英雄互娱、前述为公司带来高额投资收益的掌趣科技等均是互联网板块中的重要资产。目前,华谊兄弟还持有掌趣科技约1.4%股权、英雄互娱约20%股权、银汉科技25%股权。在多番减持以及并购未果的情况下,华谊兄弟原本有赖于这三家手游公司的互联网娱乐板块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重要性或将减弱。 在当前“泛娱乐”概念大火的背景下,多家公司都在积极打造包括影视、游戏、动漫、直播等多重概念的泛娱乐全产业链,而其中的“影游联动”概念颇受资本和市场青睐。在此背景下,华谊兄弟不断减持拥有的游戏资产,令业界颇为关注。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其背后或是华谊兄弟产业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 事实上,在去年年报中,公司就表示:“2016年,公司在三大板块业务基础上,加大产业投资布局。”而“产业投资及产业相关的股权投资”俨然成为华谊兄弟继影视娱乐板块、品牌与实景娱乐板块、互联网娱乐板块后的第四大主要业务。据披露,公司的投资业务“围绕公司三大发展战略,以主营业务相关、具备联动空间为核心原则,投资培育优秀企业,完善华谊兄弟主营业务矩阵,平滑主营业务业绩波动风险”。由此,随着对银汉科技控制力的减弱,公司在“游戏”、“投资”领域的布局以及整体产业发展方向上或许有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