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洪亮劼是一位在硅谷工作的数据科学主管,徐飞博士是一位在西雅图工作的科技专家,“左耳朵耗子”(陈皓)是国内一位资深IT工程师,三人身处不同地域,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同为国内一款内容服务产品的收费专栏作者。如今,知识付费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内容行业,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创造者开始享受到知识付费所带来的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在专家看来,知识付费作为当前国内各界争相布局的新风口,未来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经历了市场前期喧嚣和大量跟风炒作后,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领域将逐渐分化,知识付费正从起初很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等热门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的深度化、垂直化将成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钱途”。 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2016年被称为我国“知识付费元年”。在过去一年多内,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让内容付费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潮流和风口,特别是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以及知识订阅产品“得到”,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四种模式,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了大量人气和关注度,并帮助许多内容生产者实现商业“变现”。 在经历一年多发展后,知识付费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和接受。知识付费工具提供商小鹅通CEO鲍春健近日表示,公司年初时曾规划到今年底用户数量达到逾10万规模,结果到10月份用户已经接近12万,数据增长超过想象。这代表着知识付费市场远比之前预期火热。而且,中长尾内容创业者营收比例逐渐增多,参与知识付费的群体越来越多。 国内互联网用户的付费意识正逐步提升,视频、音乐、网文等各个内容平台的付费率均大幅提高。据业界预测,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国内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的总体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500亿元,知识付费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新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这一轮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知识付费热潮的兴起,一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悄然改变,发展型消费提高;二是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对内容和知识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发生转变;三是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信息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用户更愿为专业化、垂直化内容埋单 目前,国内知识服务产品已成“群雄逐鹿”态势。但在专家看来,就现有市面上的产品形态来讲,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仍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CEO霍泰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深度化与专业化学习不可或缺。知识付费正从“平面化”模式走向“纵深化”,知识付费平台需要通过深耕专业内容,为用户提供深度的知识吸收场景。 正是基于此判断,极客邦科技近日在上海宣布推出了垂直于IT领域的知识服务APP——极客时间。作为目前国内垂直于IT领域的知识服务典型代表,大批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积聚在“极客时间”上分享科技领域的前沿认知并获取收益。霍泰稳透露,预计到今年底极客时间的营收目标是达到1000万人民币左右 . 身为知名科技付费专栏作者的陈皓向记者表示,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每天面临太多的信息来源,如果有人能够帮助大家去梳理、解读信息,对信息进行专业再加工,就可以使读者更快更有效率地获得这些知识,这个过程正是知识付费的本质和核心。那种依靠所谓的大V身份,借助粉丝经济,然后来收割粉丝,类似娱乐圈的做法,在知识付费领域并不能长久。 垂直化、细分化正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一些热门领域,比如IT、职场、金融、健康等行业,已经出现了大众化平台向专业化细分产品转化的趋势。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专题报告指出,专业内容将成为内容付费闪光点。知识付费作为新型消费升级模式,在用户兴趣捕捉、内容消费观洞察能力上已经完成了一定经验积累。在互联网各大垂直领域中,专业知识将是内容付费的主要动力之一。 市场不乏泡沫行业面临洗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不齐,竞争也趋向白热化。今年8月下旬,业界就曾爆出今日头条签约知乎大V的事件,凸显出各平台对知识生产者的激烈争夺。 而另一方面,在经历短期的红火后,一些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播放率出现明显下降现象,一些热门内容的用户复购率也面临挑战,还有些曾经火爆的互联网知识付费产品则已经黯然下架。 “当前知识付费行业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泡沫。”陈皓表示,知识付费作为新事物出现,特别是当有经济利益在里面时,泡沫一定会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用户的“蜜月期”结束后,一些希望能够深度学习的用户对优质精选内容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他们也会更加理性地去选择和购买付费知识,届时市场上的泡沫一定会被挤出去。 面对一些知识付费产品“叫好不叫座”,霍泰稳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好产品,或者产品做得不够扎实。知识付费产品但凡做得“叫好不叫座”的,都是因为在内容、产品、营销上没有跟上。一款知识付费产品要想让用户去埋单,首先要确保该知识能够为用户提供价值;其次,还要做好运营和营销推广。 “过去一年知识付费行业已经开始在进行洗牌,如果你的产品只是昙花一现,那很快就会被淘汰。”霍泰稳称。
一方面,中国电竞产业持续火热,高速增长,资本纷纷入局;一方面是国内电竞产业日益成熟,拉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亦不断倒逼产业升级,游戏相关配套软硬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电竞产业持续火热 近一年国内竞技维持高速增长。根据普华永道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电竞市场收入复合增速将达到36%,全球观看电竞的人数将达到6亿左右,而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电竞市场规模将增加26.4%,其中,移动电竞在近年迅猛崛起,增幅最大。《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7年1月至6月)》数据显示,我国移动电子竞技游戏市场上半年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76.5亿元,同比增长100.6%。与此同时,PC端电竞没有停止成长,2016年的《守望先锋》和2017年的《绝地逃生》都带来了大量新用户,使PC端和移动端电竞齐头并进。 早在三四年前,移动电竞就成为了热门名词,不过当时的移动电竞游戏质量不高、赛事构建羸弱,并未受到主流玩家的注意。而近一两年《皇室战争》《王者荣耀》的火爆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前者展示了移动电竞的策略性和观赏性,后者则让数亿玩家接触到移动电竞。 目前中国电竞产业链仍在爆发期,手游的竞技化浪潮风起云涌, 直播、VR、AR等新技术使移动电竞产品交互更为多样,赛事展现更加丰富,内容制作方和俱乐部进入收入多元化、选拔规范、管理方式成熟的新时代,更多精品游戏陆续诞生,为国内电竞赛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移动电竞产业从产品驱动转向赛事驱动,赛事产业链以及其它配套服务日趋成熟。 上市公司竞相入局 国内电竞产业的狂飙式发展,让处在资本投入期的电竞引发了一股投资热潮,在A股市场,互联网企业、影视动漫公司,甚至是几无业务协同的其他公司,都试图分一杯羹。包括BAT,万达、软银、红杉等在内的资本巨鳄早已在中国电竞体育产业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此外,京东、苏宁等诸多“金主”也瞄准了电竞产业。 在A股上市公司中,莱茵体育通过子公司莱茵电竞,布局电竞赛事、电竞平台等;深赛格联手网鱼网咖品牌涉足电竞业务;万家文化成立万好万家电竞传媒,投资逾7.8亿收购两电竞公司,重点布局“电竞+二次元”内容;分众传媒以3亿元领投电竞运营商英雄体育,亦由此涉足电竞领域;顺网科技也涉足电竞赛事运营;博瑞传播入移动电竞行业后有很多游戏产出。 其他多家上市公司在竞技、直播行业亦有布局。如完美世界、中青宝、大唐电信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在电竞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涉足。 不过,电竞行业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当前产业链尚不成熟,仍处在资本投入期。 拉动软硬件市场升级与需求 近一年,随着电竞产业的雏形日丰,其对相关产业链及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多米诺效应日益显现。 专业游戏竞技,不仅需要高超熟练的个人能力,还需要高配置的软硬件作为支撑。资深玩家对游戏硬件的要求近乎苛刻:从键盘鼠标到主机里显卡、内存、硬盘、处理器,再到能够直观感受到游戏气氛的显示器,一套游戏竞技玩家的硬件配置总价可达到6000元至20000元之间,这给诸多的游戏硬件厂商的发展和PC硬件市场的持续增温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以内存为例,8G内存在近一个半月时间上涨到800元,涨幅近一倍。 对全国庞大的基数而言,软硬件哪怕只是部分升级,这个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IDC机构数据显示,近年电竞产业所带动的周边电脑硬件,如游戏本显示器、鼠标、主机、键盘等产值达到50多亿人民币。 来自国外调研的统计显示,电竞玩家在电脑软硬件上的新投资要远高于普通人,平均约多300美元。可以预见的,在电竞大热的大市场下,在网吧已朝高端化、会所化发展背景下,国内相关软硬件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现金贷起源于国外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在国外通常指30天以内的个人短期纯信用贷款),随后在我国加剧异化。一段时间以来,现金贷以远超法定上限(年利率36%)的借贷利率呈井喷之势。 根据提供现金贷产品的主体不同,“现金贷”可以具体分为持牌系、垂直系、电商系以及网贷系四类。而持牌系又可以分为银行系和消金公司系两种,比如招商银行闪电贷以及中银消金的信用贷款、苏宁消金的任性借等。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系“现金贷”利率低、额度高,但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有较高要求,而且一般采取“邀约制”。一旦借款逾期不还,就会在个人征信记录中留下污点,借款人以后申请购房按揭贷款时都会受到影响。随着不规范平台的“现金贷”引发的风险和纠纷不断增多,对现金贷的监管也在加强。 银行低调开展现金贷 平安i贷的日费率在0.05%-0.1%之间,按照实际借款天数计息,每日费用=剩余未还本金*日费率。例如:如果日费率为0.05%,借款10000元,第一期,每天费用5元=(10000*0.05%);当偿还500元本金后,每天费用=4.75元(9500*0.05%),以此类推。额度跟支付宝“借呗”一样,填写信息之后会生成额度。平安普惠APP上有此业务。 招商银行的招联好期贷,在支付宝有端口可以借钱,且额度根据芝麻信用分和央企征信体系来评断的,利率跟芝麻信用分挂钩,在0.05%左右。信用分越高,日利率越低。 浦发银行的现金贷、华夏银行的易达金等,绝大部分银行都开展了现金贷的业务。银行的现金贷产品,优势是利率低,收费相对合理,但是对借款人审核严格,流程长,不一定谁都能借得到。除此之外,一旦逾期,会在征信记录里留下污点,影响今后的贷款申请。 除了来自银行的现金贷之外,还有很多知名企业陆陆续续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先人一步的蚂蚁金服的“借呗”,还有微信的“微粒贷”,还有网易小贷、360借条,万达贷等。 监管趋严 现金贷业务正面临“强监管”。 今年4月10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严格执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备案登记、资金存管等配套制度,按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稳妥推进分类处置工作,督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加强整改,适时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今年8月,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办整治办向24家互金企业宣讲了国家互联网金融整治规定,除了再次重申互金企业必须实现“双降”承诺外,黄浦区还在全国首次对现金贷利率封顶,要求不得超过36%。不得收取砍头息,服务费不能在本金中扣除。此外,整治办还重申P2P不得开展校园贷业务,否则不予备案。上海浦东新区金融局也在同一时间下发了类似文件,要求互金平台切实履行“双降”承诺,否则不予备案。 有消息称,随着“趣店事件”的持续发酵,对于“现金贷”的监管政策或将于近期颁布。
听说过各种“门”,但最近最热的非“金拱门”莫属。自1990年以来,沿用了27年的“麦当劳(中国)”竟然更名为“金拱门”。实际上,就监管而言,对公司更名无特别限制,只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放到A股上市公司中,更名如同家常便饭。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26日,沪深两市变更公司名称的上市公司有195家,远超2016年的139家。但除去ST股名称变动后,实质上改变名称的有85家。其中广汇物流、中油工程、宏创控股、蓝焰控股、贝瑞基因、藏格控股等上市公司名称在2017年内居然变更了两次。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更名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由ST股变更为正常股票名称,或由正常股票名变更为ST股;也有上市公司因重组完成,上市公司主体发生变化而直接更名的;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实控人出现变更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改变而更名的;当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为蹭热点而改变名称的等等。 不可否认,上市公司更名对股价有一定影响,甚至有投资者不明就里,喜欢跟风炒作“更名股”的。但事实证明,这其中风险不可小觑。以今年上市公司更名为例,我们统计发现,今年85家更名上市公司中,更名后上涨家数仅32家,超过50家是下跌的,下跌风险超六成。 统计显示,今年更名公司中,跌幅超30%的居然还有7家,跌幅在20%~30%之间的也有7家。其中,欢瑞世纪因市场对其收购网络大电影顾虑重重,加之该股业绩前三季度报亏,该股一路走熊,今年更名后跌幅已达39.89%,成为今年慢牛行情中名副其实的熊股。 此外,更名后跌幅居前的还有中兵红箭、精准信息、中广核技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明星股巨人网络,该股曾因史玉柱借壳,加之有手游光环,曾是10倍大牛股,但更名后该股今年走势落寞,更名后下跌6.84%,年内跌幅高达18.90%。 当然,更名上市公司中也不乏好股、牛股。比如艾派克260亿元收购美国利盟公司后更名为纳思达,摇身一变成为集成电路业务龙头。尽管三季报预亏,但该股一路上扬,更名后涨幅达到了35.07%,远远领先同期沪指。此外,快递龙头韵达股份、顺丰控股在更名后面貌焕然一新,其股价也收获了不小涨幅。
北京银行14日宣布正式成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同时在发布会现场揭牌两家文创专营支行,发布了业内首个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文化IP通”。 这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战略发展定位的具体展现,也是对文创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重要布局。目前,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2.3%。 以首都为中心,文创金融正向全国辐射。日前举行的宁波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会吸引了三十余家金融机构。文创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力点。除设立文创支行专营机构外,更多银行启动了事业部模式,如华夏银行、杭州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分别设立了文创产业中心及北京文创产业管理部、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文创金融服务中心等。 以事业部模式调配资源 2017年暑期档,电影《战狼2》创造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神话,其背后暗藏着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资本的扶持。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无形的知识”如何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覆盖文化企业可能产生的高风险? 对接政府平台、协同行业协会组织,文化企业的融资信息与金融服务之间无法快速对接的“鸿沟”正在逐步消弭。某银行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在北京市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时刻,如今的文创金融事业发展迈入最好的时期。 以北京银行为例,其先后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文资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文创主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北京市文投集团及下属文担、文租机构开展全面业务合作;与动漫游戏产业联盟、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协会组织搭建合作渠道,成为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参与行。 升级组织架构,建立“顶格”体制机制渐次成为商业银行文创金融发力的重点。除成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外,上证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北京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由董事长张东宁任组长的“北京银行文化金融领导小组”,下设“北京银行文化金融工作小组”,由主管公司业务的行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总行小企业事业部,成员包括北京银行核心部室。 其设立的目标是力争3年内使北京地区文创特色支行达到20家,到2020年全行文化金融余额突破800亿元。截至6月末,该数据为530亿元,成为信贷资源重点倾斜领域。 华夏银行则在总行成立文创产业中心,负责全行文化产业金融业务的创新、组织、推动和管理;同时在北京分行层面成立的文创产业管理部,也将按照二级分行管理,统筹12家经营单位,拥有独立的审批、考核和人事权。 金融资本“众人拾柴”,让文创火焰越烧越旺。据北京银行文创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传统的基金、担保、小贷、租赁等文创服务投融资体系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加入其中,实现了多点开花。 在细化风险管理机制上,北京银行还首创了以电视剧电影版权质押方式的打包贷款。上述负责人介绍,观众耳熟能详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兵圣》、《望族》等华谊兄弟制作的14部电视剧,它们背后低成本的银行资金就来自于该行1亿元的打包贷款。 所谓“打包贷款”,就是为了保证资金回款,控制风险,银行对“打包”贷款范围内的影片和电视剧进行全面商议,选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期、不同成本的影片打包,通过分散风险提高贷款资金的“保险系数”。 投贷联动涵盖IP全产业链 不过,商业银行仅靠贷款利息,尚无法覆盖文化企业可能产生的高风险,投贷联动的政策东风或许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创领域小微企业的“护身符”。 在北京银行的发布会现场,北京银行与捷成世纪、春秋时代、磨铁文化、分享时代、北京市文创金融服务网络平台、77文创等签订合作协议,签约客户不仅包括小微文创企业、也包括大中企业,业务领域涉及网络图书、游戏、影视、科技创新等,涵盖IP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其中北京市文创金融服务网络平台是北京市文资办基于“投贷奖”联动体系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平台,北京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合作机构正式入驻“文创金服”,未来将从线上融资、投贷联动、奖励申请等方面为更多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 据北京银行相关人员介绍,投贷联动试点资格是北京银行打造“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的重要支撑,其“文化IP通”项下包括融资通、投资通、服务通三大系列。“IP投资通”主要通过产业基金、非公开定向工具、理财直融等产品及投贷联动等模式,满足股权融资资金需求。 具体到业务模式上,记者了解到,北京银行正研发专属文创供应链产品,探索结合票房分成等的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同时,该行还与保险公司探索完片担保模式,探索推出针对文化消费的信用卡分期、消费金融产品。